《西藏度亡经》 这个中文名称,是对藏传佛教经典 《中阴闻教得度》(藏文:བར་དོ་ཐོས་གྲོལ,威利转写:bar do thos grol) 的流行译法。它并非一部像佛经一样逐字记录佛陀言教的“原文”,而是一部伏藏文献,据信是由莲花生大师埋藏,后在14世纪由掘藏师卡玛林巴(Karma Lingpa)发掘而出。
因此,所谓的“原文”有以下几种理解层面:
1. 藏文原文
真正的“原文”是藏文。这部典籍是藏传佛教宁玛派(红教)的重要教法之一,属于“大圆满”教法体系。如果您想寻找藏文原文,通常指的是卡玛林巴掘藏的《寂静与忿怒尊自现证得度密法》(ཞི་ཁྲོ་དགོངས་པ་རང་གྲོལ)中的核心部分。
藏文名称:通常简称《中阴闻教得度》——བར་དོ་ཐོས་གྲོལ
获取途径:藏文原文通常收录在《宁玛派密续集》或卡玛林巴的伏藏全集《南部伏藏》(ལྷོ་བྲག་ཏེར་མ་)中。这些是专业的宗教文献,一般读者难以直接获取和阅读。
2. 权威英文译本(通往原文的桥梁)
由于直接阅读藏文原文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现实,最接近“原文”意义的就是权威的学术翻译。最著名、影响最大的译本是:
- 《西藏度亡经》(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)
- 译者:美国学者W. Y. Evans-Wentz(沃尔特·耶文斯·温兹)
- 出版:1927年
- 特点:这是将该书引入西方世界的第一个英译本,影响巨大。但它有一个争议:Evans-Wentz并非藏学家,他依赖一位藏族喇嘛的翻译和注释,并用自己理解的神智学(Theosophy)框架进行了解读,因此学术上并非最精确的。
- 《中阴闻教得度:藏文原文英译》(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: The Great Liberation by Hearing in the Intermediate States)
- 译者:Robert Thurman(罗伯特·瑟曼)
- 出版:1994年
- 特点:由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佛学教授翻译,更注重学术准确性,并提供了大量的背景介绍和注释。
- 《中阴闻教得度》
- 译者:Graham Coleman 和 Thupten Jinpa(并得到达赖喇嘛十四世的支持)
- 出版:2006年
- 特点:目前公认的最完整、最权威的英文版本。它基于完整的藏文本,翻译精准,编排清晰,是学术研究首选的译本。
3. 中文译本
中文世界也有多个从藏文或英文转译的版本,质量参差不齐。
- 《西藏度亡经》
- 译者:徐进夫(根据Evans-Wentz的英译本转译)
- 特点:这是中文世界最流通的版本,但继承了Evans-Wentz英译本的所有优点和缺点。文笔带有文学性和神秘色彩,但学术准确性有折扣。
- 《西藏生死书》
- 作者:索甲仁波切
- 特点:这不是《度亡经》的直译,而是一部基于《度亡经》教义和核心内容,写给现代人的修行和生活指南。它极大地推广了中阴教法,但如果您要寻找“原文”,这不是您要找的目标。
- 其他学术译本:近年来,也有一些学者直接从藏文进行翻译,在学术圈内流通,但不如徐进夫译本普及。
建议
如果您想探究最真实的“原文”,路径如下:
- 最佳路径(学术研究):阅读 Graham Coleman 和 Thupten Jinpa 的权威英译本。这是目前平衡了可读性和学术准确性的最佳选择。您可以搜索书名《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: First Complete Translation》找到它。
- 中文路径:可以阅读徐进夫翻译的《西藏度亡经》,但请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局限性。它可以作为了解核心内容的入门。
- 现代解读路径:如果想了解其教义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,索甲仁波切的《西藏生死书》 是绝佳的选择,但它不是原文。
- 专业路径:如果您是藏学或佛学研究者,则需要去追寻藏文原文,即《南部伏藏》中的相关部分。
请注意:《度亡经》是宗教实践文献,传统上是在上师的指导和加持下,为临终者或在中阴阶段诵读的。自行阅读可能会遇到大量难以理解的密教术语和概念(如纷繁复杂的佛、菩萨、护法神、心性教法等),建议配合可靠的导读或研究著作一起阅读。
- 徐进夫翻译的《西藏度亡经》
版本核心信息
- 中文书名: 《西藏度亡经》
- 译者: 徐进夫
- 底本: 1927年 W. Y. Evans-Wentz 编辑编译的英文版《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》
- 出版: 台湾最早于1983年左右出版,大陆多个出版社(如宗教文化出版社)后续也有引进出版。
这个版本的主要特点
徐进夫的译本并非直接从藏文原文翻译,而是从Evans-Wentz的英译本转译而来。因此,它继承了英译本所有的优点和争议。
1. 历史地位与巨大影响力:
- 中文世界的“开创者”: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它是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唯一中文版本,几乎成为了《中阴闻教得度》在中文里的代名词,启蒙了无数人对藏传佛教生死观的理解。
- 文笔风格: 徐进夫的翻译文笔流畅,用词古雅且带有一种神秘主义和文学性的色彩,可读性很强。这种风格非常符合人们对一部“神秘东方经典”的想象。
2. 继承自英译本的优点与争议:
- 框架问题: Evans-Wentz并非藏学家,他深受西方“神智学”(Theosophy)思想的影响。他在编译时,使用了大量印度教、基督教和神秘主义的术语(如“灵魂”、“超灵”、“业镜”等)来类比佛教概念,并用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大量注释和解读。这使得这个版本带有浓厚的西方神秘学色彩,与纯正的藏传佛教解读存在一定偏差。
- 完整性: Evans-Wentz的英译本本身就不是对藏文原本的完整翻译,而是节选和编译。因此,徐进夫的中译本也并非全本,遗漏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部分。
- 术语准确性: 由于经过了“藏文->英文(带神学阐释)->中文”的两重转译,一些核心佛教术语的翻译不够精确。例如,将“Bardo”(中阴)译为“中有”,虽然不错,但整个体系的理解框架已经被Evans-Wentz重塑了。
核心争议:它是否“可靠”?
这取决于您的阅读目的:
- 如果您是普通读者,想了解《西藏度亡经》的核心内容、感受其氛围、并作为一种哲学或文学读物,徐进夫的版本是完全可以的。它的可读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,是很多人的入门书。
- 如果您是佛学爱好者或研究者,希望获得对教义尽可能准确的理解,那么这个版本存在严重缺陷。它的术语和解释框架偏离了藏传佛教本身的体系,可能会引导读者产生误解。例如,佛教讲“无我”,而“灵魂”这个概念是与之相悖的。
更学术、更准确的选择(如果您觉得徐进夫版本不够“原汁原味”)
近年来,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,出现了更注重准确性的翻译和著作:
- 《中阴闻教得度》: 这个书名本身就是一个更准确的直译。有一些学者(如西北民族大学的多识教授)主张并尝试直接从藏文进行翻译,力求术语准确,符合佛教本义。这些译本可能更“枯燥”,但学术性更强。
- 索甲仁波切 《西藏生死书》:
- 请务必注意:这不是《度亡经》的直译本,而是一部基于《度亡经》教义,写给现代人的修行和生活的普及读物。
- 它用现代语言阐释了中阴法门的精髓,如何面对死亡、如何帮助临终者等,非常实用且充满智慧。它极大地推广了中阴教法,但其性质是“释论”而非“原文”。
小结与建议
- 徐进夫译《西藏度亡经》 是一部历史经典和文化现象。它文笔优美,是打开一扇窗户的重要读物。
- 阅读时,请意识到它的局限性:它并非全本,且解释框架受到西方神秘学的影响,不能完全代表纯正的藏传佛教观点。
- 如果您读完徐译本后,希望进行更深入、更准确的研究,建议您:
- 寻找从藏文直接翻译的新中文译本(可以搜索“中阴闻教得度 藏译”)。
- 阅读 Robert Thurman 或 Graham Coleman 的权威英译本(如果您的英语水平允许)。
- 将索甲仁波切的《西藏生死书》作为理解其现代意义的补充读物。
总而言之,徐进夫的译本是一座重要的桥梁,但过了桥之后,若想探寻源头,还需要借助更精准的地图。